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孩子心理问题“病根”在家庭:爸爸管得太少

孩子心理问题“病根”在家庭:爸爸管得太少

www.ibabyzone.cn2014-08-05 09:22:04来源:大河网

来郑州市八院就诊的人里,儿童、青少年占近1/3 医生:孩子心理问题,“病根”在家庭

商报记者发现,病区里陪护的90%以上都是妈妈 爸爸都去哪儿了?

孩子自私、偏激、独立性

也许正是爸爸管得太少

医生说,除去遗传性质的精神疾病,一些孩子的心理“病”,更多地跟家庭教育有关。通过采访,河南商报记者试着去寻找有普遍意义的对策,家长也不要着急,多让孩子做做主,多跟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爸爸们,无论再忙,请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吧。

现状

市八院的患者中儿童青少年占近1/3

赵青霞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主任,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有30多年。这些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愈发严重,单从市八院就诊情况看,儿童、青少年占总就诊人数的近1/3。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增长50%。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赵青霞说,前来咨询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有情绪障碍、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大多都是因为压力大、作业多、考试多、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抑郁、焦虑、头痛等。

面对一些小患者,赵青霞会感叹,来得太晚了。约占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很难治愈或终生不愈,其中有部分是18岁之前得病的,“家长可能不在意,或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有心理问题,需要就医。”

怎样算心理疾病?赵青霞说,除去遗传性质的精神疾病,一般人心理上有问题表现在情绪、思维和行为上。一个人与正常状态不同,持续时间长,影响到生活与学习以及家人,就需要治疗了。正常人也有抑郁和焦虑,但可以自我调节,有的人扛不过去,就出问题了。

剖析

多数患者很优秀 但对自己要求太高

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诊疗回家吃药治疗,而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住进了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陪诊日记”上文里的四个患者都已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科住院治疗。这是一个开放的病区,患者年龄从5岁到二三十岁不等。

听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张岩滨谈患者的情况,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个词——“个性强”。张岩滨说,病区内90%的患者都很优秀,他们大多个性强,而且特别追求完美。有一个女孩高考前出现焦虑症状,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无法学习。家长说,女孩从小到大名列前茅,但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都没能超过班上的一名同学,自己就受不了了。在张岩滨的病区,类似的患者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拿过国家大奖。

在张岩滨看来,这类孩子个性太强,自己给自己施压,处处不愿比别人差,往往很容易成功,可一旦比不过别人,就容易生病。因为他们不能遇到挫折,一帆风顺惯了,受不了一点挫折。

张岩滨说,相比那些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孩子,这类孩子活得太累,因为佼佼者往往就那几个,大多数还是普普通通地过。很想奉劝对自己要求太高的孩子,试着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改变性格缺陷,让自己活得幸福些。

根源

孩子心理问题 90%的原因在家庭

张岩滨说,孩子病了,当家长的需从自身找原因。

一个人的表现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一个人的性格塑造跟父母有直接关系。不健康的性格来源于父母不好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举动,孩子学得很快,但孩子没有分辨力,好的、不好的都会去学。如孩子从小跟妈妈长大,妈妈太过细腻,点点滴滴都照顾到,怕这怕那,孩子很有可能受妈妈影响,表现为儿童强迫症。

而赵青霞见过一些病例,孩子不断“发病”找事儿,是为了缓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对孩子得病的原因也从家庭方面做了分析,她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大家庭现在都变成了小家庭,孩子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父母感情不和、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等,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有数据显示,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比生活在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高3~5倍。而在和睦的家庭中,过度保护和溺爱,漠视孩子的感情需求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孔德荣认为,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90%是家庭因素,另外就是自身性格及过重的升学压力。她一再强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建议

爸爸们无论再忙

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

说到家长,有个现象不得不说一下。进病区转一圈,你不难发现,无论是男患者还是女患者,陪护的90%以上都是妈妈。

张岩滨说,就诊时,孩子大多由父母一起陪同来,一问情况,都是妈妈在回答,而父亲一句都答不上来。一个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当然,造成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相信不少人能说出来些,那是因为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孩子全权交给妈妈带,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妈妈一手操持,孩子出现问题后,最讨厌见的就是妈妈,“陪伴时间太长,总把长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当小孩,不断唠叨,孩子当然会逆反。”张岩滨说。

在张岩滨看来,将小学一、二、三年级叫低年级,四、五、六年级叫高年级是很有道理的,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妈妈带来的身体关怀,还必须有父亲的参与。因为孩子长大了,爸爸带给孩子的胆量、胸怀、宽容等是妈妈替代不了的,妈妈们该退出时就退出,让出空间给爸爸,“孩子独立性差、自私、性格偏激、不够宽容等,都是爸爸管得太少的缘故。”

不要过度保护

给孩子一些自主权

在病区里,张岩滨会见到这样一类孩子,长到二十多岁了,心智成熟度和任性程度还像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生活无法自理,吃喝拉撒全得家人帮忙。

了解后才发现,从小到大,孩子所有的一切家人都给操持好,吃什么、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学,他从没自己做主过。

孩子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考虑问题时,从来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从不考虑别人,融入不到社会中去,其结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一旦遇到麻烦,就变成“儿童”退缩到家中,把所有的烦恼统统抛给家人。有的人受不了外界打击,自杀自伤的比比皆是。

还有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了,想要什么立马就要得到,从不考虑家里的情况,一旦得不到就发脾气甚至绝食威胁,有时候还跟父母拳脚相向。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把孩子所有的一切都代理了,一旦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便会出现问题。”张岩滨说。

要了解孩子的状态

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引导

还有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长期不管不问,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孩子的“恶习”才想起来去约束。

不久前,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被送到病区,男孩平均每天泡在网上十七八个小时,家长强行将男孩锁在家中让其戒掉“网瘾”,男孩绝食抗议,差点出了人命。一问家里情况,父母都是商人,男孩从爸妈那里唯一得到的就是钱。

还有一些孩子,上学期间接触社会不良青年,吸烟喝酒打群架等,“有时孩子还伴随着其他疾病,经过了解,多是父母放松管理所致。”

也有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对有些问题,学校和社会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引导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 孩子    心理问题    病根    家庭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