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中国式暑假该怎么办

中国式暑假该怎么办

www.ibabyzone.cn2012-09-05 08:59:04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阅读提示

“中国式暑假”今年成为一个热词,指中国的孩子放暑假后,日常生活中逃离不了三大项目:上辅导班、看电视、写作业。其实,这只是城市孩子的暑 假。在许多偏远农村,中小学生放暑假后没有活动场所、无处上辅导班,父母也没有多余的钱带他们旅游,孩子们大多在帮父母干农活之余完成作业。

记者调查中发现,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对自己的暑假生活都不太满意。可是想要完成暑假“变身运动”,又该由谁主导、从哪里下手?

城市里:孩子、老师和家长都被培训班绑架

8月26日,太原市29中初二学生冯彤终于在爸爸的带领下去了一趟奶奶家,这是她放暑假以来第一次去奶奶家。盘点自己的暑假生活,彤彤用“比上 学还忙”来形容。放暑假以来,上数学“1+1”培训班、学古筝、做暑假作业、看电视是她的主要生活内容。最让她开心的是,8月初妈妈领她去湖南张家界玩了 一圈。

陈秋霞是运城中学资深英语老师,因为多年咽炎的老毛病,她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减少说话。本想趁暑假放松一下,可暑假还没开始,一些亲朋好友就言辞 恳切地求她给自家孩子补课。碍于人情和面子,陈老师接受了本不愿接受的任务。于是,她的家里每天聚集着将近20个学生,上午七点半到九点半一拨,九点半到 十一点半一拨,下午还有一拨。“其实我真的不想挣这个钱”,陈老师也很无奈。

升学的一道道门槛,使家长们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另类的生活,只有和大众保持一致才能获得安全感。网友 “Olive8023潘潘”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孩子要么在培优,要么在培优的路上。一个培训班的广告语“你可以停止学习,但你的对手不会”更是让人觉得形 势紧迫。

针对城市中这种现象,省社科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认为,一些父母错误地以为只要花钱花时间,孩子就能始终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其实,“错误的跑”不见得就能跑得快。一个暑期的补课其实根本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升学或者社会竞争。

偏远农村:多数孩子在辛苦劳作中度过暑假

在城里孩子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他们讨厌的“班”之间时,许多农村孩子只能在帮助父母干活之余做暑假作业或者看看电视。这就是农村版的“中国式暑假”。

每天清晨5点多,15岁的徐文芳(化名)就被父母叫醒了。她家在旅游景区云丘山附近的乡宁县大河村。父母亲养着一些土鸡专供山下的餐馆。暑假期 间,去地里摘豆角、南瓜、土豆等蔬菜,打扫院里院外,给餐馆送鸡送蛋的活儿都是她的。这个学期就初三了,她也很想补补课,可是在她们村要找一个这样的人也 不容易。她说“我更喜欢上学,一放假,就又累又孤单。”

因为缺少文化生活,再加上家庭条件的限制,好多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徐文芳一样。城市孩子为过多的学习机会苦恼,农村孩子甚至没有得到这种苦恼的权利。

我国现有未成年人3.67亿,其中2/3在农村。在一些城市的少年宫、科技馆、活动中心都忙着办班挣钱的时候,许多农村孩子连活动场地也找不 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处的张东燕说,“现有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城市,不论是东部地区,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就地、 就近、就便开展活动的场所都很缺乏。”而且由于安全顾虑等因素,一些“乡村少年宫”“未成年人特色示范教育基地”等平时开放的活动场所,一到暑假反而关门 歇业。

赵雨林认为,与城市孩子较为沉重的暑期相比,农村孩子的“放羊”状态更值得全社会关注。看似自由的背后,不仅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也隐藏着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的尴尬。同时,导致农村孩子在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

面对困惑,谁来引导这场暑假“变身运动”

一边是城市孩子无法从 “班”中解脱,一边是农村孩子的辛苦劳累、单一枯燥。孩子们都不满意自己的暑假,可是,改变现状又该从何做起?

湖南电视台曾经有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交换角色,生活一段时间。细细思考,这样的节目对城市的孩子是有一些意义,可对 于农村的孩子却未必。试想,突然从自家的穷苦生活变成城市的富二代,当体验生活结束后,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有能力来调整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强烈的不平衡 如何消弭,未来的生活又将如何面对……

赵雨林分析,社会上没有相关的职能部门来挑起暑期看护这个重担,是各种“班”甚至一些收费畸高的夏令营火爆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 状,必须有一个体制内的保障,相关教育部门、社区应该分工合作来承担起这个责任。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有一个社区管理机构承担学生的假期管理,家 长也比较放心。

对于赵雨林的观点,山大附中的张欣艾老师深表赞同,作为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怎么样让孩子的暑假充实有意义,是她多年来一直思考的 问题。孩子每年的暑假安排除了上“班”就是到某个地方旅游,可是美景只能逛几天,补课总是一个常态。她说,“真的希望能有一个非补课的机构给孩子一个去 处,比如可以讲点礼仪礼貌方面的知识、教点实用的生活技能等。但收费不要太高。”

其实,这样的想法在许多地方有了现实版本,在珠江市金湾区三灶镇,政府连续几年举办免费暑期青少年素质提升培训班,提供拉丁舞、儿童画、英语、 篮球等培训。这样的做法是一个好的思路,但真正操作起来,培训人员的来源、场地、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却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而这些协调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也并非易事。

“暑假变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新学期又开始了,或许我们不该再等明年的暑假又来讨论同样的话题。(记者 王秀娟)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 中国式暑假    怎么办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