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漫画《巴巴爸爸》作者去世 曾被称学龄前教科书

漫画《巴巴爸爸》作者去世 曾被称学龄前教科书

www.ibabyzone.cn2015-03-04 09:16:52来源:京华时报

相信很多70后、80后记忆中都有一句绕口令似的独白挥之不去:“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记住了吗……”

大多数中国人认识“巴巴爸爸”是通过一部产自德国的动画系列片,片头这段巴巴家族的自我介绍堪称最早的中国好舌头,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动画片进入中国是在1988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型来自于1970年出版的同名法国漫画。“巴巴爸爸”的灵感来自于粉红色的棉花糖,原创作者是美国出生的漫画家德鲁斯·泰勒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娜特·缇森。

“巴巴妈妈”安娜特·缇森已经于2012年过世了,昨天,据法国各大新闻网站报道,“巴巴爸爸”德鲁斯·泰勒也去世了。世间只留下了他们创造的巴巴家族,还在为孩子提供智慧的启迪。

在1988年的时候,《巴巴爸爸》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了饶舌的开场,就是幼稚可爱的造型和简单的故事。对于大多数70后来说,看到这部动画片的时间已经太晚了一些,它跟《天线宝宝》的性质一样,更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到今天我们回过头再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我更多的感慨是这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良心之作。对比现在国内的动画片作品,实话实说,在教育内涵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几乎都是不及格的,尚未达到上世纪国外70年代同类作品的水平。

《巴巴爸爸》之所以能够迅速风靡全球,是因为它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教育规律。巴巴爸爸的造型简单:写意的几根线条,粉红的颜色,随意变化的造型……也许创作者的初衷并非刻意,但是随着巴巴家族的壮大,它越来越像是一本优秀的学龄前教科书。

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巴巴爸爸》的内容主题,它的每一个故事的内核都是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思维。巴巴爸爸无所不能,但是这种无所不能基于想象力。它可以变形,但是变形的意义是什么?

每一集《巴巴爸爸》都会带给小观众不同的问题,每一集《巴巴爸爸》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它解决的办法总是一个—变形:它可以变成移动的兽笼,也可以变成敦实的台阶,还可以变成你从未见过的救火工具……这是对学龄前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启蒙,比教孩子认识二百个单字的意义要大得多。它的价值也超过了红太狼用平底锅扇灰太狼,超过了一头违背冬眠规律的熊四处犯二,只因为一个是益智的而另一类是抑智的。

有一句话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游戏是对孩子最佳的学前教育,《巴巴爸爸》这类作品也承担了重要的学前教育任务。在缅怀漫画前辈的同时,真心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创造出可以走过半个世纪之后还能被后人赞美的优秀作品,不仅娱乐大众,还能启迪智慧。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 巴巴爸爸    学龄前    教科书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