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家有“天才小怪人”半喜半忧

家有“天才小怪人”半喜半忧

www.ibabyzone.cn2011-06-03 10:20:31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资料图

很聪明,却很怪异;很惊喜,也很担忧;或是先天形成,或是后天教育失当。

深入调查后记者发现,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像小维这样的“超能怪孩”并非独一无二。

而更加值得思考的是,这一类孩子很难在一般学校当中获得正常学生的待遇。或许他们需要的,是像童书《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那样的教育家以及巴学园这样敞开包容的校园环境。

智力孤岛型6岁通读世界名著

案例:

小迪今年六岁,从开始认字起,他就表现出超人的学习能力,三岁半的时候,妈妈突然发现他能够毫无障碍地朗读家里订阅的报纸。而其中好多字,是父母根本就没有教过他的。现今,他已经可以通读成人版的世界名著。儿子到底从哪里认识了那么多字?这一直是父母心中的谜团。但另一方面,小迪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进程,却异常缓慢。至今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上完厕所也不会自己擦屁屁,在幼儿园里经常被小朋友嘲笑。龙龙是个五岁的男孩子,他经常问出一些父母都没法回答的生物学问题。“克隆出来的动物为什么寿命比较短?”、“把不同的植物嫁接在一起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昆虫会有许多只眼睛?”他喜欢看自然科学的书,当下,父母买的彩图幼儿版的读物已经不能满足他对于知识的诉求了。但在集体活动中,这个男孩子则喜怒无常,在幼儿园,会突然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也会突然就赖在地上不肯起身,不再理睬人,因此小龙龙几乎没有朋友。

六岁的小皮有一个奇怪的能力,你只要报出日期,他立即能够告诉你这是星期几。比如你说2020年4月18日,他马上会说星期六,根本不用计算,就好像印在脑海中一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却发现,他要比同龄的孩子都更加“幼稚”,在心智上,似乎和两岁多时并没有什么变化,人也特别矮小。害怕儿子被欺负,父母一直没有让小皮去上幼儿园。

专家分析: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特质类似于“智力孤岛”。他们对于某一个很狭窄的领域特别感兴趣,但对于其他东西都兴味索然,就好像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难以和外界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带来发展不平衡,人际交流困难等后遗症。而人际沟通中的难题,也会打击到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甚至连原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都会放弃掉,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样的孩子,需要尽早向心理专家咨询,根据个人不同制定出解决方案。

语言障碍型出国回来后突然失语

案例:

六岁的安安曾经跟着做外交官的父亲一起去墨西哥半年,回国后,这个原本伶牙俐齿的男孩就不再愿意讲话了。除了自己的妹妹,安安拒绝和他人交流。

小月幼儿园大班,父母都经商,很少有时间照看她。进幼儿园之后,老师就发现她说话发音不清楚,经常会“大舌头”。小朋友为此时常嘲笑她,久而久之,她更加不肯说话,不爱玩玩具,不运动,也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她。小朋友和她接近同她交往时,她要么不理会,要么推开小朋友,甚至用双手捂着脸哭。

亮亮七岁,说话还像蹦豆子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没法连词成句。在幼升小的面试里,被好几所“重点”小学拒之门外。

专家分析: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孩子在语言的理解、表达以及交流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其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发育性语言困难、后天获得性失语等。而造成孩子语言障碍的原因很多,如遗传因素、大脑损伤、环境因素等,都可能使孩子语言发育不顺当。安安就可能是在墨西哥受到过某些打击,以致于不再愿意开口,属于后天获得性失语。而小月则由于长期的孤独造成语言能力不高,而小朋友的嘲笑让她更加不敢开口,造成恶性循环。在此,建议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关注他们的语言发育,可以对照正常语言发育的时间表,及早发现问题,接受语言治疗。

人际障碍型“恨”可以这么早

案例:

四岁半的TT从11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恨”自己的妈妈。这是他父亲的原话。TT11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再次怀孕了,原本以为那么小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他却表现出了对妈妈异常的排斥。从此之后不再愿意跟妈妈接触,只有爸爸带着才肯出门。小弟弟出生以后,TT更加觉得自己被母亲遗弃,看妈妈和弟弟的眼光都有戒心。以致于现今,TT对很多外界事物都心存戒备,从来不吃幼儿园里的事物,人也特别瘦小。虽然非常聪明,可是却在还没懂事的年龄,就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感。

五岁的小米只会跟玩具打交道,父母工作忙,买了一大堆的玩具陪伴她,时间久了,发现小米给每件玩具都取了名字,把它们当作朋友对待。但是,进入幼儿园,家长发现,她没法跟玩具以外的真实人类交朋友,对于别的小朋友的接近经常会回报以尖叫。

专家分析:人际接触上的障碍可能来源于先天的神经发展障碍,也可能来自于后天的情绪行为障碍,现下大多数在人际接触上有障碍的孩子都属于后者。这些情绪行为上的障碍很多来源于父母不当的教育理念,以及在人格形成期父母无意中造成的伤害。TT的伤害明显来自于母亲的再度怀孕,使得孩子在最初人格形成阶段就感觉到自己被母亲抛弃,由此造成的打击后天很难弥补。而小米的父母则是长期疏于对女儿的照顾,试图用玩具填补父母的缺位,往往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

过早成熟型4岁就思考“生死问题”

案例:

有的孩子表现出幼稚、人际接触困难, 4而岁的波仔却是过于早熟,他的很多话会让大人都“吓一跳”。比如一耸肩,一摊手, “算了算说:了,我说不过你,好伐,也懒得跟你说。”或者说:“我老爸啊,只会上上网,吵吵股票,没什么大用的。”、“不知道的东西啊,网上一搜嘛都有了。”这些像大人一般的言语,都出自波仔之口。而跟老爸之间的关系,在爸爸看来,好像两兄弟,但波仔表现出的,却更多是轻蔑。因为身体和年龄关系,波仔的老爸提前退休在家,而据波仔说:“我妈妈是女强人一枚。”很多闲暇时父母间的对话,都被这个“小大人”原样学去,用来攻击自己“没用的老爸”。

四岁的点点跟妈妈叹气:“妈妈,你说我为什么要学本领呢,反正人总是要死的。”这样消极而又有点“玄”的话,从四岁的儿子嘴里说出来,让点点妈倒抽一口冷气。点点的早熟来源于有一个强势的姐姐,他早早就被告知,自己什么都没有姐姐好,永远也超不过姐姐。“饭没有姐姐吃得快”、“琴没有姐姐弹得好”、“姐姐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早就会这会那了”……终于,一个原本应该活泼天真的小男孩变成了深沉的思想者,总是冒出些好像充满哲理的消极语句,教大人汗毛倒竖。

专家分析:很多人觉得早熟可能并不是一项问题,现下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迹象,长着小孩子的脸,却说着大人的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够方便接收到比过去孩子量大得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他们更快地认识世界,心智成熟。但像点点这样的案例,早熟就成了危险的信号。孩子的话代表他思考的水平高,而这样的哲学思考,很多时候是在痛苦之中进行的。一个四岁的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压抑和痛苦,显然并不利于他的成长。⊙文/姜晟颖郑翌⊙图/IC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 天才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