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首页 > 育儿知识 > 行业热点 > 孩子幸福感需要培养

孩子幸福感需要培养

www.ibabyzone.cn2011-05-26 09:52:50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现在的小学生给人的感觉,好像都不太幸福,但究竟怎样不幸福,大家都说不准。

前不久,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教育官员到一所知名小学参观。当问及对学校的印象时,这位资深教育官员说:“我喜欢这所学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专用教室不是一尘不染的簇新,桌子上随意摆放着的锯子、木条和记录纸在告诉我,孩子们经常在这里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的脸,他们不拘束,很亲热,主动用英语跟我们打招呼,还跟着我们学意大利语,多有意思的孩子啊!幸福就写在孩子们的脸上。”

然而,当这位外宾离校后,与外宾打过招呼的那位男生,却面对一份关于“幸福感”的“小小调查”犯了难:“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少能感受到幸福感,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担心自己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好而被老师批评,或者挨家长的骂,感觉做任何事都得不到幸福感。”而四(4)班一位女生面对调查,甚至用 “我基本没有‘幸福感’”来简洁地表露心情。

前不久,该校对全校1―5年级1600多名学生进行了有关“幸福感”的问卷调查,请学生罗列几件让自己幸福或不太幸福的事儿,同时请四、五年级的学生对“幸福感”这个词发表看法。

小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症结在哪里?四(3)班一位女生“直来直去”:“只有大家都不再拿成绩‘说话’,我们才可能快乐起来。”

成绩不好居“不幸福”榜首

尽管学业肯定会成为影响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但这次调查却更突出了学习成绩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让学生说出“幸福”与“不幸福”的事时,毫无例外,学习成绩成为一项最硬的指标,快乐与否,幸福与否,都系在这里。

在“幸福的事”与“不幸福的事”排名前十位的事由中,不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反馈惊人地相似,“成绩好”位列“幸福的事”第一,低年级 250人中有233人,中高年级350人中有325人;而“成绩不好”位列“不幸福的事”第一,低年级250人中有226人,中高年级400人中有346 人。

成绩,成为学生幸福与否的“开关”。四年级一位男生说:幸福的事就是“考试考得好”,不幸福的事儿就是“考试考得差”。三年级一位女生说“让我感到特别不快乐的事是考试考砸了”。一年级一位男生说:“数学差1分就100分了。这让我感到不快乐。”

家长的态度左右着幸福

现在的小学生,对幸福的感觉也变得理性起来,五(6)班一位男生写道:“父母给予了我们快乐,给予了我衣服、食品,虽然这在我们眼中可能算不上幸福的事,但也许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否幸福感觉关系很大。一位女生在“不幸福的事儿”中写道:“家长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升中学的事,年老的外公外婆也经常拿成绩说事儿或拿我和别人对比。”于是,她又写道“我觉得:幸福并不是像家长脑海中的每门功课都考得很好,而是我们渴望的自由。我不想变成笼中的小鸟,我想要独立地决定我的私人时间,现在时间已被课外班和作业占满,我真的不希望这样。并且我不想让家长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快乐占最大的空间,如果每次家长都把我和别人对比,我真的会很郁闷。”

“我很幸福,爸爸妈妈每天给予我爱,可只有爸爸表扬我,妈妈很少表扬我。我得到了爱,但缺少鼓励,所以我并不快乐。”一位五年级女生这样评价家长。五(7)班女生还写道:“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幸福的事,但有些人还觉得不满足,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扩大幸福感,减少自己的烦恼,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发现孩子们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而不是把一切学习、工作强压在孩子身上,使我们失去幸福感。”

学业压力是挣不脱的绊

客观地说,此次进行“幸福感”调查的小学,学业负担并不算重。但学生为什么仍然会感到少有“幸福感”呢?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也有关系。

“学习压力太大,没有自己分配的时间。因为要小升初,妈妈不让我看电视、玩游戏。双休日不能休息,时常奔波于各个补习班。”这是一位五年级女生罗列的“不幸福的事”。一年级一位学生写道:“妈妈bi(逼)着我练琴,我不幸福。妈妈bi(逼)着我做卷子,我不幸福。”而一位五年级女生写道:“由于我做错了一道题,有时候老师罚我做卷子。”“由于我忘记带一张卷子,老师罚我抄卷子。”

课堂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地方,但出乎意料的是,当老师让学生回忆在校时什么最难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提到课堂。有的毕业生念念不忘的是“某一天我们三个男生在学校钟楼最高处设计过一项活动”,有的对拓展课上做过一件东西很难忘,甚至有的对学校池塘和金鱼留有深刻印象。

学生“幸福感”需要培育

是不是学生没有“幸福感”?统计显示,“和父母一起阅读”被学生公认为一件幸福的事,看到这一结果,老师们尤为欣慰。因为不久前,有所学校针对家庭中亲子阅读的弱势、父亲角色的缺失这一瓶颈问题开展了父子阅读行动,每个学生带着一份诚挚的《邀请函》郑重地邀请爸爸和自己一起读一本好书。《邀请函》里还附有学校给孩子爸爸的秘笈(即贴心提示)、推荐书目以及亲子共同完成的一份阅读日志。在与父亲一起读书的日子里,一位四年级男生在日志中写道: “真没想到和老爸在一起阅读是这么地快乐,我的全能老爸文理通吃,堪称超级无敌,我们家设立了一个家庭阅读日,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共度美妙的读书时光。”父亲在日志中的“爸爸推荐”一栏中寄语:“我的男孩,你多才礼貌,又充满好奇,但你还应该勇敢、强壮、顽强、博学、自信又有担当,所以读一读《男孩的冒险书》吧,它会帮助你去面对困难,自己去解决问题,感受内心的喜悦并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加油!”孩子的妈妈也饶有兴致地附上几句:“读一读爸爸推荐的书,玩一玩男孩子该玩的游戏吧,尝试着以男人的视角去看世界,将是你必须的功课。不是你们父子俩太过旁若无人,我也想加入,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从这一家人的字里行间,人们不难读到幸福。他们在亲子沟通中,在书香氛围中,提升着生活的幸福指数。显然,学生的“幸福感”是需要培育的。

【教师观点】

●语文特级教师周云燕:培育学生积极的“幸福感”,得先从确立公民感开始,引导学生用公民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教导学生把他人的快乐和忧虑变成自己切身的欢乐和忧虑,要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最高尚的需要――需要他人,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充实起来,告诉他们,这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与你有关。路边的小花在春天发出了第一片嫩芽,一条河流经了哪一片土地,一场遥远的战争,一个乞丐的死亡……青少年们的心越能体会他人的痛苦与沉重,他们的心灵就变得越细腻、越敏感、越高尚,随之而来的是对幸福的珍视。

●特级教师戴耀红:必须改变以单纯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传统做法,切勿用冷冰冰的分数淹没了学生的学习快乐感和生活的“幸福感”。(记者 苏军)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 孩子     | 评论()  

 
热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