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知识大全 > 0-1岁 > 早期教育 >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新生儿护理
早产儿
成长发育
营养与喂养
辅食添加
保健护理
免疫力
安全
疾病接种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2011-07-01 16:18:57来源:宝宝地带

首先,要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观察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目的不明确,往往对事物的感知容易片面和模糊化,甚至熟视无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是保证观察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次,为了确保由观察搜集到的材料的可靠性,还应养成重复观察的习惯。

尤其是观察短暂的现象,更要注意重复观察,精密周到,否则可能造成观察的错误。善于观察的孩子,就在于能够感知到别人所忽视的微小却有重要价值的方面。再有,养成及时做观察记录的习惯:①要求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下观察所得材料。为了避免遗忘,保证准确性,不能只凭记忆。尤其是观察的内容越复杂,细节越多,记忆就越不可靠,而且时间越久。印象就越模糊。②要求在观察之后及时整理记录,做口头的或书面的总结。

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能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为此,可对孩子做以下的训练:

随时随地地教孩子留心周围的环境,细心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如周围的人的面部特征、衣着颜色、动作、姿势等,又或是房间的布置、墙的颜色、地板、天花板等。在这些练习中,尝试将孩子的焦点不断转移,以尽里找出一件完整东西的不同部分。

以上训练还可这样进行:先细心观察眼前的事物,跟着闭上眼睛,在脑际重现该件东西;然后睁开眼,查证实物与脑海影像的分别;再合眼,在脑海作出修正……如此类推,直至观察到的影像与脑海中的一样为止。这个附加练习,不仅可训练观察力,还可开发右脑的创作潜能

训练的方法步骤应该根据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进行,如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从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开始,对稍大的孩子可以写观察作文。其训练的原则是:先写简单的事物,后写复杂的事物;先写静物,后写’动物“(有动作的或会动的事物);先写室内的,后写室外的;先写孩子较熟悉的身边事,再写较生疏的周围事;先进行片断训练,后进行整件事的篇章训练。同时,应注愈以下问题:

(1)明确的观察目的

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地转移目标。例如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开屏,一经确定目的之后,就要认真观察孔雀的动静.在孔雀还未开屏时,要耐心守候,不要因为猴子山好玩,没有看清楚孔雀开屏,就一下子转到猴子山去。孩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容易分散,一受千扰,就忘记了本来要观察的东西。父母要和他们在一起,引导他们如此观察,处处留心,以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发展表现为有意性不断增强。例如,3岁的孩子基本上不能根据任务观察,随意性起主导作用;4一5岁孩子已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但观察缺乏组织,不能分解目标,所以,不能坚持;6岁孩子刚刚开始能根据总任务进行组织、分解任务,提出了目标,坚持完成观察任务。这些都说明,孩子观察的目的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有意性不断增强。

(2)孩子观察的持续性

在孩子早期,孩子观察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易受当时情绪、兴趣或外界情境的影响,转移观察对象。有研究表明,3一4岁的孩子观察时间平均为6分多钟,5岁为7分多钟,6岁为12分钟。随着年龄的增加,持续时间逐渐增长。

(3)孩子观察的组织性、顺序性

孩子观察事物时,年龄越小越缺乏系统性,观察顺序紊乱,常常因兴趣的变化而改变观察的对象和顺序,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更注重事物之间联系、主次分明、有一定顺序以及较为细致等特点。

(4)孩子观察概括性

孩子观察概括性的发展水平与其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但从整体来看,孩子观察的概括水平比较低,不善于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现象中发现其内在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观察的概括性有所提高。

总之,科学地观察生活,就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认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标签:养成观    习惯   |  浏览() 评论() 

 
文章评论